骨相关事件
骨痛、关节畸形、骨量减少、活动受限、晨僵等等一系列症状被称为骨相关事件,在康复期患者中非常频发,这可能是由于放化疗、内分泌治疗、患者年龄、自身疾病、遗传等等因素导致,出现这些情况不一定就是骨转移引起。或者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骨相关事件都是良性疾病引起,不用担心。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看看是正常药物副作用,还是骨密度降低,或者是骨关节炎。
骨密度就不用说了,大家放化疗、服用内分泌药物都可能降低雌激素,或者说本身年龄增长,激素水平也会趋于绝经水平,这样情况下骨密度会有流失,导致一系列骨相关事件,如果是这种情况,大家就需要平时注意运动、晒太阳、补充钙片及维生素D,必要时还要打护骨针。
另一种常见原因就是骨关节炎,是非常常见的退行性疾病,据说我国目前有 1.5 亿以上的骨关节炎患者,尤其以女性居多。
其他常见疾病还包括肩周炎,也就是大家传言中的五十肩,这个发病率也很高,因为疼痛和受限明显,持续时间长,常被大家误认为转移瘤。
总之出现骨相关情况不用担心,绝大多数都是常见良性疾病,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
碱性磷酸酶升高
碱性磷酸酶是肝生化中的一项常见指标,其主要来源于肝脏和骨骼。常有科普文章说碱性磷酸酶升高要注意骨转移,此话道理倒没错,但容易引起乳腺癌患者的过度担忧。就跟说打喷嚏要注意新冠一样,那更有可能是普通感冒呢?还有可能是鼻炎呢?或者仅仅是闻到胡椒粉了呢?
既然碱性磷酸酶与肝脏和骨骼有关,那肝脏和骨骼相关的一系列原因均可能引起碱性磷酸酶的升高,包括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骨炎、骨折等等,当然也包括骨转移。
碱性磷酸酶升高是大家关注最多的康复期状况之一,但是,仅仅因为碱性磷酸酶升高这一个症状而在后续确诊为骨转移的几乎很少很少。
而且大多数升高也是很有限的微高,100 多那种,一般不超过 2 倍。据我多年观察,服用内分泌药,尤其是依西美坦的患者,碱性磷酸酶出现微高比较常见,应是此药副作用,也无需关注。
肿瘤标志物升高
乳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包括 CEA、CA153、CA125 和 CA199 这几项,在我国,大多数患者在复查当中都会检测这些指标。
理论上,非乳腺癌患者,或者是早期经过规范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其肿瘤标志物应该是正常的,而未经过治疗或者是复发转移的患者应该是超标的。但这只是个美好的理论,目前没有任何的指标可以做到如此精准,包括肿瘤标志物、CTC、MRD 或者是其他任何。
事实上,携带癌细胞的患者,有一半以上肿瘤标志物是正常的,大家可以翻看一下自己刚确诊时候的检查报告,看看当时自己在携带几个厘米肿瘤时,这指标是否精准。
对于肿瘤负荷很大的患者,比如已经存在多发肝骨转移这种,肿标的阳性率会很高,但是这个时候用常规影像学 CT、核磁这些已经可以明确诊断,肿标就失去了早发现的意义。
那么肿瘤标志物超标就是否一定代表复发转移呢?当然也不一定。对于那种轻微超标,不超过最大值两倍的患者,往往是由良性疾病导致,比如 CEA 的超标可能是由于吸烟、肝炎、肺病、心血管疾病等因素,CA153 的超标可能是因为肝病、结节病、良性乳腺病等情况。
对于轻微超标的患者,如影像学复查没问题的话,下次再进行复测就可以了。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那种肿瘤标志物大幅度超标,比如 CA153 的正常值为 35 以内,结果测出上百,甚至是好几百,或者说这次测出 50,下次 70,再下次 90 这种连续超标并且持续升高的现象,这种情况就要警惕癌复发,要做全身的检查。
除非 CT、核磁、骨扫描等报异常,否则医生不会根据某个肿标成百上千的超就判定为癌转移,去给患者用药。另外说一句,在美国NCCN指南中是不建议大家在康复期去复查肿瘤标志物这个指标的。
CTC、MRD 等检测的原理类似于肿瘤标志物,非临床研究或者特殊情况外,不建议大家去测。
部分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阶段会在乳房、胸壁、腋窝等部位出现局部神经疼痛,可能表现为刺痛、烧灼感等,持续时间可达数月甚至更久。
这种情况在专业上叫做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与复发并无关联,一般也无需处理,如果疼痛严重,可能要去医院寻求治疗,比如服用止痛药。
还有些患者在刀口处会出现硬结,这种大多数情况是血肿或瘢痕增生引起,但是这种判定比较专业,出现这种情况必须去医院由专业医生完成诊断。我只能从概率上这样去讲: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率还是比较低的,根据文献的报道,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年发病率仅为0.6%,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
头疼头晕
头疼头晕固然可能是脑转移的表现,但就像前文所说,乳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很低,有几个头疼头晕是脑转移引起的?
乳腺癌常用的药物如Tamoxif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他莫昔芬、卡培他滨、依西美坦等都有头晕、头疼的副作用,除去药物副作用这一点,感冒、劳累、贫血、劲椎病等等,会导致头疼头晕的因素太多了。
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慌,先观察休息一下,如果是持续无法缓解的头疼,或者是伴有功能性的障碍,比如走路突然晕倒、语言不清、视物模糊、偏瘫等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肺结节同样是大家经常遇到的困惑,其实这个东西再正常不过了,据估计有一亿以上的人肺部存在结节,这与大家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空气污染、吸烟或二手烟、炒菜油烟、细菌/病毒感染等等,包括乳腺癌的治疗,比如放疗,也有可能引起肺结节的产生。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肺结节均为良性的病灶,尤其是一些1cm 以内的小结节,在随访中只要不长大都没问题。
对于那种持续增长的肺结节,尤其是持续不断变大的实性结节,这种就要注意了,需要与转移瘤鉴别。
磨玻璃结节是会被大家经常关注到的一类肺结节,这种结节一般是炎症或放疗副作用导致,如果伴有症状的话就去呼吸科开点药物,如果没有症状就进行随访即可。从乳腺癌肺转移的角度去看,磨玻璃结节是危险性最小的一类结节了,几无可能是转移瘤。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如果身体存在病毒、细菌等感染,淋巴结就会产生免疫应答而肿大。
当然,淋巴结转移也可能会产生肿大,但它的肿大跟炎症引起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危险因素越多,就越会怀疑淋巴结的性质,比如:淋巴结趋近于圆形而不是椭圆、非门型的丰富血流、皮质消失、淋巴结结构不清、初始乳腺癌病理分期较晚等,如果存在这些因素中的一点或几点,就要引起重视。
同样,据经验判定,绝大多数术后康复过程中群友们的淋巴结肿大均为正常的良性肿大,因癌转移而导致肿大的极少。
最后想跟大家说的是,乳腺癌的整体复发率没那么高,不要出现一些情况就往坏处想。你想想当初还没生病的时候,或者看看你身边的人,哪个身体不会出现点点小状况,很多时候就是单纯的劳累或生活不规律导致,调整一下状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