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赵立坚先生的妻子汤女士,通过其微博账号分享了自己与乳腺癌斗争的故事。2023 年 6 月,汤女士被诊断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在经历了两次手术治疗之后,她决定放弃西医治疗,转而寻求中医的调理方法。其治疗选择引发了医疗界对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及化疗副反应管理等的广泛讨论。
根据分子表型的不同,乳腺癌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一种,其特点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均表达为阴性。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 15-20%,常见于年轻女性,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治疗手段相对有限。
三阴性乳腺癌的分期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一样,依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的受累情况(N)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M)进行分期,即 TNM 分期。以下是各分期的大致情况:
-
Ⅰ 期:肿瘤直径小于等于 2 cm,没有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
-
Ⅱ 期:分为 IIA 及 IIB 期;肿瘤大于 2 cm,并未侵犯到乳房皮肤或者胸壁;可能累及到同侧的腋窝淋巴结,但没有远处淋巴结及器官转移。
-
Ⅲ 期:分为 IIIA、IIIB 和 IIIC 三个子分期。肿瘤侵犯到皮肤或胸壁,淋巴结受累情况可能更严重,或者两者兼有。
-
Ⅳ 期:这是最晚期的乳腺癌。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远处淋巴结或者远处器官,如:骨、肺、肝、脑等等。
中国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 版)中提到,复发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 5 年生存率不足 15%,低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整体 5 年生存率(31%)。这表明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较差。不过,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许多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后,生存期能达到 2 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而对于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而言,通过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结合近年来免疫治疗的进展及应用,这一群体的 5 年生存率已经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生存率相当。
化疗比较常见的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脱发等等。但这些副反应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有相同的体验。医疗团队通常会提供一系列支持性治疗措施来帮助患者减轻副反应,包括药物、营养咨询、物理治疗、心理支持等。例如,预防性应用升白药物对抗骨髓抑制、应用止吐药物对抗胃肠道反应、应用护肝药物对抗肝功能损伤;此外,还可以通过冰帽、冰手套、冰脚套等,减轻脱发及手脚麻痹的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团队在开始化疗前,应充分告知患者可能的副反应以及管理策略,以更好地应对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
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
手术:乳腺肿瘤切除或乳房切除,可能伴随腋窝淋巴结清扫。
-
放射治疗:通过各种射线杀伤癌细胞。
-
化学治疗:应用细胞毒药物对癌细胞进行灭杀。
-
内分泌治疗:主要针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
靶向治疗:针对乳腺癌细胞的各项靶点进行的特定药物治疗;
-
免疫治疗:通过药物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依靠自身免疫机能杀灭癌细胞和肿瘤组织。
-
一般妇女
-
40 岁开始筛查,推荐每 1-2 年进行 1 次乳腺 X 线检查;
-
对致密型乳腺(乳腺 X 线检查提示腺体为 c 型或 d 型),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
-
70 岁以上,体健者、预期寿命 10 年以上者均建议维持筛查,每 1-2 年 1 次乳腺 X 线检查。
-
高危对象
-
40 岁或更早开展乳腺癌筛查;
-
每年 1 次乳腺 X 线检查;
-
每 6-12 个月 1 次乳腺超声检查;
-
每 6-12 个月 1 次乳腺体检;
-
必要时每年 1 次乳腺增强磁共振 MRI 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