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的患者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我手术后为什么老感觉腋窝处有绳索状的东西,手臂有紧绷的感觉,有时候手臂抬不起来,还特别疼,这是怎么了,难道是医生手术没切干净,还是复发转移了?” 其实都不是,这样的症状我们在临床中称为腋网综合征(Axillary Web Syndrome,AWS),AWS是乳腺癌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期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AWS?
AWS是以腋窝为中心向上臂内侧、肘窝、腕部辐射的皮下条索状结构结节,伴有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可累及乳腺、胸壁甚至腹壁。AWS常发生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发生率约36%-86%,远高于其他并发症。AW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已知可能与低体重指数、淋巴水肿及年龄等有关,其机制可能是由于腋窝淋巴结手术时破坏原有结构,导致淋巴液回流障碍,在淋巴管内积聚,进而诱发炎症细胞浸润,释放组织因子,成纤维细胞聚集、增殖,最终形成纤维束。
AWS有什么表现?
瘢痕组织
淋巴结手术区域可见瘢痕组织形成,瘢痕可从腋窝沿上臂内侧一直延展到肘部、手腕或者手指处,有些患者可能是一个长瘢痕,有些则是很多条小的条索样瘢痕。AWS肉眼可见,也可触及。
疼 痛
AWS常伴有患肢疼痛、麻木和紧绷感,尤其是疼痛。乳腺癌术后12周内,34.2%的患者伴有患肢疼痛。
上臂活动受限
AWS常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术后3个月内患肢外展活动受限发生率高达44.7%。由于疼痛、牵拉感和紧绷感使得患者不敢进行功能锻炼,导致患肢更紧更硬。
如何预防AWS?坚持功能锻炼
掌握功能锻炼的时机和方法,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做好患肢保护
(“七避免”)
① 避免患侧上肢损伤、感染;
② 避免患侧上肢静脉注射药物、打针、抽血、测血糖;
③ 避免患侧上肢测量血压,如双侧上肢淋巴水肿,应在下肢测量血压;
④ 避免患侧上肢接触高温环境,如热水浸泡、桑拿浴等;
⑤ 避免穿戴过紧的戒指、项链等首饰;
⑥ 避免患侧上肢搬运重物或挎包(5斤以上);
⑦ 避免患侧肢体过度劳累或长时间下垂,当肢体感到沉重时,可以抬高患肢。
04发生AWS怎么办?
出现AWS不要慌,AWS是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AWS一般会在出现后3-6个月内自发消退。AWS常见治疗方法如下:
物理疗法
淋巴手法引流是最常用的预防和治疗AWS的方法。淋巴手法引流实施时需依据淋巴系统的分布及淋巴循环的方向,实施者通过固定打圈、泵送手法、铲形技术、旋转技术等轻柔手法激活淋巴系统,使淋巴液重新分布,促进淋巴液向静脉系统回流,减少淋巴液在患侧区域组织间隙积聚,从而缓解患肢疼痛和条索状症状。
药物疗法
研究报道,将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涂抹于胸部、腋窝瘢痕、条索状组织处,并配合旋转推进手法按摩,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和治疗AWS疼痛症状,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
低体质指数易发生AWS,而肥胖和超重是乳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的体质指数至关重要。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正常范围是 18.5-23.9 kg/m2。例如:体重50kg,身高1.6m,BMI=50kg ÷(1.6m)2=19.5 kg/m2。处于营养不良或体质量过重的患者,可由营养师进行评估,制订和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同时高血压也是AWS的高危因素之一。针对此类患者,应学会自我定期监测血压,按时按量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保持情绪稳定,改善睡眠质量,调整饮食结构,严格限制盐的摄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期评估
据文献报道,AWS最常在术后2至8周发生,在术后3个月逐渐消失,但也可在术后数月至数年发展并复发。这说明AWS发病较早,病程较长,可将其作为乳腺癌术后晚期并发症进行长期随访和评估。建议乳腺癌术后患者可在伤口引流管拔除后,至淋巴水肿评估门诊进行AWS首次随访和评估,及早发现AWS,术后3个月内每月随访一次,术后2年内每半年随访一次,以后每年随访。
可通过我院微信小程序进行淋巴水肿评估门诊预约:
小 结
AWS是一类自限性疾病,最常在术后2至8周发生、术后3个月逐渐消失,常表现有腋窝条索样结节、上肢疼痛和肩关节功能受限。做好患肢保护、早期居家患肢功能锻炼,对于有理解力和配合程度较高的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做居家锻炼,同时进行手法淋巴引流,帮助释放条索样成分的粘性组织,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腋网综合征,药物治疗等可遵医嘱酌情使用。
希望通过本期的分享,大家能了解AWS,缓解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