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最大化保证肺手术的最小创伤、 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和三维重建技术 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是近年来逐渐开展的一种极致微创的手术方法。 它可以切除肺部的一个或多个肺段,而保留其他正常的肺组织。肺段是肺部的一个功能单元,是肺叶的下级单元。 每个肺叶由几个肺段组成,每个肺段之间有一层薄膜隔开,可以理解为一片树叶两侧脉间的叶片部分。
肺段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即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局限性病变。对于这类患者,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但是,手术也有风险和并发症,比如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等。 因此,医生需要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和损伤正常组织。这就需要医生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充分了解,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为了帮助医生做到这一点,三维重建技术就派上了用场。 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利用CT扫描数据,通过专业软件,将肺部的结构和病变以三维立体图像呈现出来的技术。它可以让医生更清楚地看到患者的支气管、血管、结节等情况,并进行模拟手术规划。 所谓三维重建技术,就是在患者做胸部CT检查后,通过计算机软件对CT影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将平面的二维图像转化为立体的三维模型。 这样就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患者的肺部解剖结构,包括支气管、血管、淋巴结等,并且可以对模型进行旋转、缩放、裁剪等操作,以便从不同角度观察。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把一张平面地图变成一个立体模型城市。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医生可以在术前明确肿瘤或结节的供应血管和支气管,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例如,在做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时(即只切除受累的一个或几个肺段),医生可以根据三维重建模型确定要切除哪些段,并且可以在模型上标记出要切断或保留哪些血管或支气管。
这样就可以避免过度切除或不彻底切除,并且可以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 此外,在做多发性肺结节精确切除时(即同时存在多个不同来源或类型的结节),医生也可以利用三维重建模型来定位每个结节,并且在手术中利用荧光胸腔镜+吲哚菁绿反染来识别段间平面(即两个相邻肺段之间的分界线)。
这样就可以实现精确地将每个结节及其周围组织完整地切除,并且有助于诊断结节是否为原发性还是转移性。 三维重建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已有很多成功运用三维重建技术辅助完成复杂疑难肺手术的案例报告。 这些案例表明了三维重建技术在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增加患者存活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有论文对比了三维重建组和非三维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显示: 三维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86.3±15.6)min,非三维重建组为(102.5±18.7)min;出血量平均为(65.6±12.8)ml,非三维重建组为(87.5±16.9)ml;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例(6%)和7例(14%)。 同时,三维重建技术也能够提高医生对于复杂解剖变异情况的认识肺手术是治疗肺癌、肺结节等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但是肺手术也有很多难点和风险,比如如何准确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与周围血管、气管的关系,如何选择合适的切除范围和方式,如何避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等。 2018年我院胸外科引进IQQA®-3D软件,该软件是EDDA Technology充分发挥其影像实时全定量分析及智能交互等核心技术优势,基于IQQA®-Liver系统的先进平台,继而研发出适用于胸腹部三维影像全量化解读分析的软件。 以病人的CT/MR等影像为基础,通过IQQA®影像技术平台,可便捷、快速的进行个体化三维影像重建,指导精准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并可进行三维打印前的建模设计。 我们的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重建方法,EDDA-IQQA®软件自动的支气管重建和结合人工校正后的动静脉重建的效果较好,可以在段、亚段、次亚段等多个层次,由支气管或肺动脉进行流域膨胀,虚拟出三维的肺段和段间面。 在良好的三维重建指引下,更容易找到与靶段相关的浅表解剖结构作为手术入路。 根据手术进程将三维图像进行旋转,调整至与实际操作相应的角度,两者反复对比,实现虚拟和现实解剖结构的对应,指导对于靶段支气管、动脉、段间静脉及段内静脉的精细解剖、判断和处理,保护其他结构,是实现精准切除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院胸外科已开展数千余例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术前三维重建规划手术方案,精准指导,帮您以最小的损伤解决结节烦恼,无疑是肺结节手术患者的最佳选择!
安全性和有效性胸腔镜手术
02三维重建技术
国内外报道
我院优势